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中研院揪團 共尋生醫獨角獸

中研院揪團 共尋生醫獨角獸

工商時報 杜蕙蓉 2020.09.08
左起為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臺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陳康偉、Amazon Web Services(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圖/杜蕙蓉

中研院、國際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Z)、亞馬遜集團(Amazon Web Services;AWS)7日宣布,三方將攜手舉辦「2020國際生醫智能加速器計畫」,尋找台灣獨角獸醫療新創公司,且可快速上市的醫療解決方案。

此加速器計畫,源自去年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與AZ,開啟國際大藥廠來台尋覓「黑馬」新創公司後,有鑑於生醫療領域已從醫藥、醫材延伸至數位醫療,加上台灣ICT結合BIO優勢可創造利基, 今年再加入AWS,三方將合作啟動遴選。

臺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陳康偉指出,去年該計畫培育出醫守、生德奈等八組生醫新創團隊,目前都已有不錯的進展,預期台灣今年防疫成功讓國際知名度大增,將有助於新創團隊的國際募資和尋求資源。

陳康偉指出,AZ致力於生技研發、醫療臨床研究等,包括腫瘤、心臟、呼吸道等領域具有臨床經驗,而智能加速器相關計畫也在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國家推動,預期今年加速器推廣下,能尋找許多具有醫療潛力發展團隊,並帶動國際能見度。

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表示,亞馬遜的雲端服務全球市占率第一,旗下平台涵蓋98%的獨角獸新創公司,例如uber、airbrb等;另在醫療領域上,也曾在英國輔導新創公司協助解決國健署的電話爆量問題,目前該新創公司已是估值逾20億元的獨角獸。

王定愷認為,新冠疫情讓台灣防疫在全球大放異彩,能見度大幅提升,預期結合AWS醫療技術平台服務,有助開拓更多醫療獨角獸公司,並讓生醫加速器未來找到新出海口。不過,他也建議新創公司要勇於面對創業失敗的痛點,實際上只要不是傷筋動骨的失敗,透過加速器或有經驗的國際機構扶持,都有機會「加油添醋」找到新的利基。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表示,今年「國際生醫智能加速器」超越生醫領域的框架,跨足到數位醫療領域,除希望能增強台灣團隊的研發量能,加速創新為社會與患者締造福祉外,也希望培育出具潛能的生醫及數位醫療新創人才與團隊,並幫助新創團隊躍上世界舞台,與國際生技新藥及數位醫療產業研發鏈接軌。

大咖加持 醫守、生德奈喜獲金援

受惠中研院、AZ藥廠加持,去年獲「國際生醫智能加速器計畫」青睞的新創團隊,在資金、營運面大獲捷報!其中,醫守開發的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拿到柏克萊大學加速器資金挹金,今年該公司將辦理200萬美元募資,已吸引台、美創投入股,且該公司產品也正式進軍美國醫療院所。另外以微流體晶片設計混合技術獨創生物製劑廠設備的生德奈也獲國發基金支持,入股約一成股權。

去年7月才正式成立的醫守科技,透過人工智慧從醫療資訊系統端下手,推出「MedGuard(藥御守)」解決用藥錯誤的問題。醫守執行長龍安靖表示,醫生開錯藥受害的不只是病人,當健保署發現醫院開錯藥時,會以健保核刪的方式處罰醫院100倍藥價的金額,開錯藥的醫生也會被扣薪,後果相當嚴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世界每年光是在用藥錯誤上就浪費420億美元,而醫守在台灣已有20億筆的處方箋資料,在美國目前也有2億筆資料,這個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將能為病人權利、醫生和醫院花費創造三贏局面。

目前醫守的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已吸引國內逾300位醫生使用,而美國透過柏克萊加速器引薦,哈佛醫院和加州大學醫院也將上線。備受關注的醫守近期將募資200萬美元,台灣和美國資金各半,現已有不少創投洽談中,預計年底前資金可到位。

另外,由德國單細胞分離新創公司Cytena去年才在台灣創立的子公司生德奈生物科技,專注於開發新一代微型生物反應器-C.Bird。C.Bird將是市場上第一台結合早期細胞株篩選以及監測的微生物反應器,提供製藥公司及研究機構新的生物製程解決方案,幫助生物製藥流程有限縮短時間、節省耗材成本及人力成本,進一步幫助藥廠加速製藥流程,使有醫療需求的患者能夠更早期得到相對應且更有效的治療。生德奈執行長蔡承翰表示,該公司是Cytena亞洲新據點,目前已獲國發基金入股投資。